主题词:家电 造车

家电企业造车黯然收场

2008-08-11 中国家电投资网
 

   曾几何时,家电业“造车”的大潮熙熙攘攘;时至今日,成功者甚少,不少家电企业纷纷淡出汽车业。

  春兰是家电业“造车”的先行者。不过,7月10日徐工科的一则公告标志着春兰已退出其坚守11年的汽车行业。

  在汽车业浸淫了11年的春兰铩羽而归,这恐怕是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所没有料到的。1997年,已连续多年位居空调业“老大”的春兰虽“皇位”不保,但仍是空调业的主流品牌。陶建幸认为,欧美一些大的家电企业做大后,最终逃不过两个结果,要么灭亡,要么惨淡经营,如今像GE等家电企业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因此,春兰“相中”了汽车,并于当年斥7.2亿元巨资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了春兰汽车。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002年至2004年前后,春兰“重卡”一度杀入国内同行前五名,不料“重卡”行业2005年风云突变,春兰汽车好景不再。截至今年6月底,春兰汽车负债总额已达1.33亿元。该公司去年亏损5513.63万元,今年1至6月再度亏损2324.10万元,由此不得不黯然谢幕。

  “家电造车”的热潮在2003、2004年达到高峰,奥克斯、波导、夏新、新飞、美的、格林柯尔都在那前后染指汽车业。不过,它们的热情很快就冷却下来。

  如今,新飞仍在坚持着规模不大的冷藏车业务。新飞汽车业务的负责人勾宏图表示,目前新飞冷藏车一年的销量近千台,散装水泥车的销量也有1000多辆。而美的客车业务的发展也远没有当初规划的那么轰轰烈烈。

  曾做过夏新、比亚迪顾问的深圳市深远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君认为,家电企业之所以热衷做汽车,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让它们感到,靠渠道、营销能短期内做到一定规模的产品,就有生存空间。因此,熟悉规模生产、渠道营销的它们就有强烈的冲动去介入汽车业,以求复制家电产品“快速上量”的模式,分散经营风险。

  但是,隔行如隔山。家电企业往往不熟悉汽车业的“水性”。奥克斯曾想将其成功征战空调业的“低价战略”移植到汽车业,用“平价汽车”赢市场,就惨遭滑铁卢。业内认为,其对整个汽车经销的流程并不了解,经销家电的模式对汽车根本无用。而且,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观念已从过去的重价格转向重品牌,一味强调“低价”的做法在汽车行业基本行不通。

  因此,杜建君更推崇“专业化”战略。中国企业过去一直靠外延式扩张,家电造车就是一例。中国家电业发展了20多年,但仍在产业链的低端,即使扩张到汽车业也没能改变这一现状,早几年跨国公司都在转型,使中国家电、IT企业过得相对从容。

  不过,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春花却认为,家电业“多元化”的思路并没有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找到懂行的人来做、能否将家电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复制。

  长年担任一些知名家电企业顾问的她说,许多家电企业几年前做汽车,是因为当时在规模、成长性方面感到压力,所以要跨行业发展,除了做汽车,也有的企业涉足房地产。但汽车业的产业基础、销售模式等与家电完全不同,汽车业不像家电那么容易替代进口产品。

  陈春花说,对于家电企业涉足汽车,投资的方式还是可以去尝试的,但由自己来运营,则跨行的难度太大。家电业本身的竞争就已经很残酷,因此其对汽车业务的资源投入、团队建设必然难以配备到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