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家电

家电下乡网点禁触8条警戒线

2009-07-16 中国家电投资网
 

   近日,北京市商务委下发《北京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表示,经销网点如果触犯通知中规定的8大不良行为警戒线,严重的将立即取消其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

  通知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的备案、经营面积、统一规范宣传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明确列出了8大不良行为(见新闻附件)。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区(县)商务局应会同区县财政、工商、质监、发展改革等部门对销售网点的经营行为进行联合检查,严厉查处违反家电下乡政策的行为,销售网点出现下列第一项至第三项不良行为,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限期内没有改正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其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销售网点出现下列第四至第八项严重不良行为,或出现不良行为累计超过3次,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取消其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

  新闻附件·八大不良行为

  1.店内没有家电下乡产品公示栏和农民购买须知。

  2.未在规定时间内给购买农民开具发票,未将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信息及时录入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造成农民申领补贴延迟或无法申领补贴。

  3.对农民的服务要求不能及时响应,以各种理由拖延,违反国家关于家电产品“三包”规定。

    4.擅自更换家电下乡产品型号,或以家电下乡名义销售非家电下乡产品。

  5.抽取产品标识卡,将家电下乡产品作为非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6.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误导或欺骗农民

  7.私自留用标识卡,留取或复印农民户口簿、身份证等领取补贴的有关资料,录入虚假购买信息等,骗取补贴。

  8.未遵守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规定,终端销售价格高于中标价格。
==================================================================================

液晶电视市场暂难摆脱微利时代

http://tech.sina.com.cn/e/2009-07-15/03243263605.shtml

液晶电视普及尚待时日

  今年初,部分品牌主打的“LED电视”概念的新品开始亮相,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近日在国美等卖场走访中却发现,这些电视的价格对普通消费者来讲是高不可攀,有关专家也指出,目前的“LED电视”有偷换概念之嫌,真正成熟还尚待时日。

  液晶电视突围路在何方

  在“家电下乡”、“家电进城”等众多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国内液晶消费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政策的信心以及受到半年销售数据的鼓舞,Display Search上调了今年中国液晶电视的销售预期,从原先预测的1880万台提升至2360万台。

  正是基于对市场前景的乐观估计,家电巨头们纷纷“押宝”中国,并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液晶电视。但业内一些专家也发现,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些液晶新品,更多是在附加功能方面的改进和丰富,而并非在面板技术、图像处理芯片这些核心组件上创新。就这样,这些披着华美外衣的“旧面孔”进入中国之后,便高举“概念”大旗,与国产厂商一起涌入“红海”的漩涡之中。对此,业内人士不禁要问,液晶电视产业的突围之路在何方?

  LED电视普及尚待时日

  目前市场上LED电视的出现,确实给人带来了无数憧憬。这个拥有更优秀色彩表现、更低能耗的未来之星,据说将终结LCD时代,因而被誉为“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因此,这样的产品一进入消费市场,消费者就给予了很大的兴趣与关注。

  但某国外电视品牌的销售经理透露,现在LED面板的生产技术远未成熟,全世界商业化生产的LED电视也是凤毛麟角,46、52英寸这样的大尺寸产品更是被孕育在实验室中。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厂商有意无意地使公众忽略了LED背光源和LED面板的根本差别,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加以混淆。

    事实上,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根本就是采用了LED背光源技术的LCD电视——背光换成LED,面板还是液晶!而真正意义上的LED电视应该是采用LED面板的,只不过现在LED面板生产技术并不成熟,不能提供大尺寸LED产品供商业化使用。因此,真正的LED电视在市场中普及尚待时日。

  未来比拼还是核心技术

  目前,LED电视居高不下的价格着实令普通消费者咋舌。在苏宁刘家窑店,某品牌46英寸的“LED电视”标价为20999元,55英寸的产品竟然高达30999元,是普通LCD电视的两倍以上!在国外市场,“LED电视”的售价也明显高出了LCD电视。

    据了解,“LED电视”在美国的售价比同尺寸LCD电视要高出30%-50%,在欧洲售价高出40%-70%,而到了中国,LED产品的售价更是高出70%-80%!

  业内专家表示,正是由于电视厂商目前陷入了微利时代,部分厂商开始通过概念来抢占市场。

    其实未来的竞争还是应该在核心技术层面,而那些技术稍逊一筹的品牌只好需求另外的突破点,来提升市场的销量。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