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家电下乡 14中标企业 “零销售”

家电下乡14中标企业“零销售”

2009-11-27 中国家电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截至10月31日,家电下乡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亿元,其中10月份的销售额超过120亿元,成为自今年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推广以来的最高点。然而,相比起今年年初政府对家电下乡年内拉动内需超千亿元的预计,目前的500亿元销售额总量仍不及预计规模的一半。

   截至10月31日,家电下乡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亿元,其中10月份的销售额超过120亿元,成为自今年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推广以来的最高点。然而,相比起今年年初政府对家电下乡年内拉动内需超千亿元的预计,目前的500亿元销售额总量仍不及预计规模的一半。

  而在这种情况下,348家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当中仍有14家处于“零销售”的状态。这种“零销售”的状态,让我们不禁追问,家电下乡中标资格对于企业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谁在浪费家电下乡的政策资源?

   销售额连续两个月下滑

  10月10日,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公布了9月份全国家电下乡的销售情况,然而,这组数据并不乐观,9月份全国家电下乡总销售额为61.78亿元,总销量为316万台,相比起8月份分别下滑了18.66%和16.58%,而与7月份相比,这两项指标下滑幅度更是达到了30%和26%,成为了我国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推广以来,销售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

  “以空调和冰箱制冷家电为主的两大类家电产品销量的大幅下滑,是让整个家电下乡销售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如此评述,其指出冰箱和空调下滑走势明显与季节性旺季相关。据悉,在9月份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数据中,冰箱销售为120多万台,比重在38%以上,空调销量则为35万台左右,约占整个家电下乡产品销量的11.01%;而在8月份,冰箱销量则近177万台,销售量占比接近47%,空调销量也为60万台以上,占整体销售量的16%左右。

  就此,国信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王念春则表示,随着季节的变化,空调和冰箱的销量下降是自然规律,而彩电、洗衣机的旺季则将在三、四季度显现。不过,仅靠旺季来带动家电下乡的消费恐怕难达大举拉动内需的目标。按照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在今年2月27日的说法,今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有200亿元人民币左右,据商务部测算,大概能拉动约1500亿元的农村消费。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份,全国家电下乡销售额仍未能达到400亿元,也就是说,想要完成1500亿元的农村消费拉动,在今年的最后三个月里面,则必须完成1100亿元的家电下乡销售额,然而,这个任务显然相当艰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韩俊判断称,今年预计的家电下乡,即使要实现800亿元的销售目标都比较困难。因此想单靠部分补贴来希望农民都去抢购家电,仍不太现实。

  14家零销量企业上榜

  显然,家电下乡在8、9月份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让整个家电下乡工作陷入一片沉寂,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旦这种现状持续下去,对整个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无疑相当不利。

  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10月10日,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印发了一份《家电下乡工作考核办法》,这也是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推广以来首度明确要依据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情况、补贴资金兑付情况等因素来对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家电下乡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工作先进省份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的行为。

  与此同时,财政部和商务部在10月16日联合下发的《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考核及管理办法》中强调,从明年1月1日起将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实行淘汰机制,如果生产企业所有中标产品自中标之日起3个月内没有生产,或6个月内没有实现销售,取消该生产企业的中标资格。

  “对于大多数中标企业而言,大多是费了很大劲才获得下乡资格,肯定是不会轻易'触线’,甚至被取消中标企业,不过,对于一些小生产厂商而言,情况则可能有所不同,他们未必会花大力气在农村市场上,毕竟想要短时间打开农村的销售渠道并不容易。”海信科龙广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家电下乡的“赢家”与“输家”在业绩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据从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家电下乡销售数据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累计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共有9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也有17家,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青岛海尔、合肥美菱以及珠海格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348家中标企业当中,却有14家家电中标企业的登记销售量和登记销售金额均为零,其中包括UT斯达康、广东好迪、江苏春兰等多家知名企业。

  “显然,公布这14家中标企业的名单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敲山震虎,警示其他中标企业不要图有'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虚名。”有分析人士指出。据了解,在即将实施的《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考核及管理办法》中,对于考核排名后5%的企业给予黄牌警示,连续2次考核排名后5%且得分均低于60分的企业,取消其中标资格。

  农村市场或被高估?

  经历了8、9月份家电下乡销售额的连续下滑后,10月份家电下乡终于迎来了销量的井喷,单月销售量达704.7万台,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创下了自今年2月1日家电下乡在全国推广以来的最高峰。

  即便如此,到10月底完成的500亿元的销售额与此前政府所预计的上千亿内需相比,还不到一半,难道是农村市场被严重高估了?

  家电下乡最高限价的取消已成定局的说法,也成为各大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加码的动力。TCL陶楠表示,考虑到农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一旦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取消,中大尺寸的液晶电视在农村市场普及开来将只会是时间问题。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也表示,当时国家提出最高限价,是考虑到广大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有限,希望通过价格上的限制,避免出现商家坑害农民的情况。但事实证明,最高限价导致下乡家电型号单一,而且农民的消费需求其实比想像中更加多元化,这个政策本身其实是在抑制农村市场的高端购买力。

  然而,在中标企业有意继续发力家电下乡,相关部门积极探讨刺激家电下乡消费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略一组重要数据,截至10月31日,全国各中标家电企业发货量累计6587.51万台,销售量仅为2787.8万台,也就是说,仍有逼近3800万台的库存商品仍留在流通渠道上,而这无疑将给家电下乡渠道商带来沉重的物流成本压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