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夹缝中求生存
文/中投顾问
六月的上海,去影院看纪录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上海纪实频道推出的MIDA真实影展组织了44部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纪录影片,分别在上海几家影院献映。据统计,共计1万人买票走进影院欣赏了这些记录片,上座率远远高于预期,长期以来在夹缝中生存的纪录片是否迎来的新一轮的春天?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认为,此次纪录片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观影热潮的出现只能说明国内市场对纪录片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么悲观,对于国产纪录片而言,由于规模小、层次低、影响力弱,仍然停留在低票房、低收视率的现状下做赔本买卖。
据悉,放映这些纪录片的四家影院均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上海万裕国际影城、UME新天地国际影城、世纪大上海电影院和环艺电影城,票价每场40元。其中《音乐人生》这部影片将被安排在国内正式上院线放映。
蔡灵希望凭借此次纪录片的火热,能够稍微改变一下长期以来纪录片价格和价值存在悖论的不合理现象,扭转仅凭票房和收视率评价一部纪录片好坏的标准。如今国产纪录片电视台播出是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和不计其数的电视娱乐节目抢观众不是纪录片的强项,在影院播出40元的票价仅只占商业大片票价的一半不到,于是纪录片一直处在低投入、低收视,再更低投入、更低收视的恶性循环中。
2009年,中国的纪录电影总数为19部,进入院线放映的只有4部,因为纪录电影大多缺乏前期宣传,又没有商业营销,票房大多不佳。加上档期紧张,影院银幕数量不够,多数纪录影片还没来得及预热就被拿下。这也是中国纪录片一直面临的困境,蔡灵认为目前成立纪录片院线还没到时候,当务之急是趁热打铁,炒热纪录片市场,以需求刺激供给,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让纪录片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国产纪录片要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品牌,必须有自己的平台,中国纪录片近年来无论在之所规模还是播出效应上都有突破,但和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产纪录片要想实现盈利,不仅要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还有赖于政府的鼎力支持。
- ·中国家电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智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空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智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节能家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农村家电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年中国变频空调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5年整体4G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
- ·彩电行业整体遇冷 曲面电视成惟一...
- ·彩电难做:行业低迷又遭汇率损失 ...
- ·预计2019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规模...
- ·2015年全球单晶硅片产能超过14GW...
- ·201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2...
- ·海尔、GE、西门子老大们共谋变革...
- ·王劲:“川威钢铁”是这样炼成
- ·“焦炭大王”贾延亮
- ·张跃:“远大城”的缔造者
- ·钭正刚:中国垃圾发电先行者
- ·杜厦:一人成败家世界
- ·百兴集团茹伯兴的“百亿”秘诀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